您好,欢迎来到巩义市锦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官网! 我们的热线电话:18837102632

水稻烘干机
18837102632

产品类型

联系我们

18837102632

王经理

597332407

河南省巩义市东黑石关工业区

www.0371jixie.com

技术中心

烘干机:小麦进仓不落地

粮食烘干,安全入仓,应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后一个关键环节。当农业机械化在解决了粮食生产的耕耙播收以后,当农民看到发展烘干机械既能确保粮食安全,又能提高粮食品质的时候,烘干机械便成为农民的重要选择。
当前农机化的发展进入一个升级换档,强力爬坡的新阶段。烘干机的发展正赶在这个节点上。
2004年,在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强劲推动下,我省枞阳县农民首先购买和使用烘干机械。在此之前,农民收打的粮食全靠太阳晒,烘干机械的使用仅仅局限在粮食、种子、农垦等部门。因那时农民口袋里没有钱,手上没技术,市场上少产品,农民对烘干机可望不可及。
农机化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过程。长着一双“市场眼”的企业家们看准了烘干机市场。2005年,我省一家烘干机制造企业—合肥金锡机械有限公司挂牌成立,其产品受到农民青睐。接下来的十年,我省烘干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,技术不断创新,产品不断完善,到去年底,全省烘干机生产企业增加到23家,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。产品从2吨到100吨,有近百个型号,去年的生产量超过5000台。
烘干机的上市吊起了农民的味口,他们知道使用粮食烘干机械不仅确保粮食安全生产,还提高了粮食品质和效益。基于这种认识,烘干机的发展便势不可挡。
生产上需要,是烘干机发展的一要素。以小麦生产为例,过去农民把收、种作为小麦生产的关键环节。每到收获季节,农民象打仗一样紧张。成熟的麦子早一天收割就是实实在的果实,晚一天收割,遇到连阴雨,小麦就可能发生霉变,甚至化为乌有。民谣说“小麦生长230(天,即小麦生长期),收多收少在两端,种时有个好墒情,收时有个好晴天”,把丰收的希望寄托在老天。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,旧民谣变成新民谣“小麦生长230,收多收少在两端,种时使用精量播,收时使用大联合”。民谣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和变迁,标志着农业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机械化生产方式跨越。这表明农民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,对农机的应用越来越高,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高。
经济上可能,同样是烘干机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农民口袋里有了钱,便把农机化向高层次推进,购买使用烘干机械,逐步摆脱种田完全依靠大自然的阳光雨露的状况。合作社、种粮大户、粮食加工大户成为购买烘干机的主体。目前,我省烘干机基本上都是粮食大户或合作社购买的。安徽省农机部门全力支持烘干机的发展,早在2005年就把它列入安徽省农机补贴非通用目录,实行高限额30%的补贴。在烘干机发展过程中又不断调整政策,由按台补贴调整为按吨位大小补贴之后,进而实行全额补贴。烘干机发展较快的怀远县,2007年增加6台,2014年加了142台。全省烘干机由每年增长十几台,逐步发展到上百台,去年一跃增长超过千台,烘干机总拥有量超过了6000台。
 
使用效益高也是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。早购买使用烘干机的枞阳县曾多次测算:一台烘干机一天可将20吨水稻水份从30个点降到16个点,烘干成本500元,而人工翻晒到同样的水平,则需要400m2的晒场和8个劳动进行3个晴天的翻晒,仅人工费用就超过1200元。现在的粮食烘干企业,直接从田里把粮食收走,烘干后出售,效益相当可观。
采取了一列的支持措施,引导和推进烘干机的发展:在经营形式上,鼓励粮食大户及合作社购买使用,提高服务规模和效益,使粮食烘干服务组织和种粮农民双方受益;在管理方式上规范市场有序竞争,加强烘干机械质量监管;在发展重点上由水稻产区向小麦、玉米产区拓展,扩大应用覆盖面;在引导方式上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,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加大政策引导和行政推动。省农机协会连续四次举办烘干机发展研讨会,探讨烘干机发展的技术路线。专家预测,未来10年,将是烘干机快速发展的十年。
一上午收了20亩,今天收80亩没问题。”5日中午11点,记者见到脸上、身上都被机油染得黑黢黢的董顶祥时,他正忙着“放麦”—把收割机中装满的麦粒通过管道转输到卡车上。不用装袋,满载麦粒的卡车直接开到不远处的扬州宏运粮食合作社,那里,28台烘干机正日夜不停地转动,24小时后,被烘干的麦粒就被送入库房。从收割到终烘干进库房,小麦一粒不落地就走完全程。
 
有了烘干机,就能保证颗粒归仓,没浪费,农民不用上公路晒粮,节省场地,粮食杂质又少。烘干机烘干成本每吨60元,而人工晾晒每吨成本150元左右,节约一半以上成本。江都区农机局副局长姜和平告诉记者,全区今年新增71台烘干机,购买者多是种粮大户。而在全省,烘干机近3年迅速发展,保有量已2000台左右。
“我们正争取政策扶持,区里给每台烘干机奖励8000元。”姜和平认为,粮食生产要实现全程机械化,烘干机解决“后一公里”的问题,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为让更多种粮大户看到烘干好处,当地农业部门帮其联系业务,拓展市场,与粮食生产、加工企业对接。用了烘干机,小麦、水稻含水量能达到要求,每斤收购价增加0.1元。当地培训机手,建乡镇维修网点,成立服务队,农民用烘干机“随叫随到”。